倔强的城市小兵 | 连载中 48.9万字
出租屋的窗玻璃蒙着层灰,把月亮滤成了块模糊的毛玻璃。 我坐在折叠椅上数地砖,米白色的方块拼到墙角刚好十七块,比老家堂屋的青石板少九块 —— 那九块石板下埋着我小时候偷藏的玻璃弹珠,现在该被青苔裹成了绿色的星子。 手机在枕头底下震动,是母亲发来的视频请求。 我盯着屏幕上那个熟悉的头像,她鬓角的白发在去年的全家福里还只是星星点点。 按掉视频换成语音,喉咙突然发紧:“刚加完班,在公司呢,这儿灯亮得很。“ 其实出租屋的灯管接触不良,忽明忽暗像只喘气的老狗。 挂了电话才发现,掌心的汗把工牌洇出了圈印子。 塑料壳上的 “房地产销售“ 四个字磨得快要看不清,照片里的自己穿着借来的西装,领带歪得像条挣扎的鱼。 这是我在江城的第三年,毕业那天攥着学位证站在火车站,背包里的泡面压碎了两包,混着廉价香水的味道,成了我对大城市的第一印象。 第一份工作在中介门店,底薪两千五,不够付三个月的房租。 每天晨会要站在店门口喊口号,“业绩长虹““ 客户至上 “,声音混在早高峰的车流里,连环卫工扫地的沙沙声都比它有分量。 带客户看第一套房时,我把“ 得房率 “说成了“ 容积率 “,被对方指着鼻子骂“ 什么都不懂还出来混 “,回到店里发现,早晨精心熨烫的衬衫后背,早被冷汗浸出了片深色的云。 业绩表像面照妖镜,我的名字总在中间那行趴着。 王总监说我 “太实在“,递烟时手指会抖,喝酒时脸红得像块猪肝。有次眼睁睁看着同事把我跟进了半年的客户抢走,他拍着客户的肩膀说 “这房风水绝了“,我却只会说 “厨房管道有点老,得换“。 那天晚上,我在便利店买了袋最便宜的饼干,蹲在天桥上看车水马龙,每辆飞驰 的车灯都像老家田埂上的萤火虫,亮得晃眼,却照不亮脚下的路。 出租屋的衣柜是二手市场淘的,门轴锈得厉害,关到一半总会咔地卡住,露出里面那件洗得发白的格子衫。那是大学时发传单赚的第一笔钱买的,三十五块...